首页 联合会简介 政策法规 服务内容 新闻中心 产业聚焦 资料下载 联系我们
 
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党的十八大以来苏州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成绩喜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苏州服务业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经历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经受住了疫情的冲击,以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引领者姿态,奋力书写了新时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苏州答卷。

  服务业发展量质齐升 

  总量首破万亿大关。2016年,苏州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首次超过50%,打破了维持三十余年的“二三一”产业格局,顺利实现了产业结构转入“三二一”的历史性转变,服务业增加值占比由2012年的42.7%提升至2021年的51.3%,十年提升了8.6个百分点。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首次突破万亿大关,2021年服务业增加值达11656亿元,比2012年增长111.1%,年均增长8.7%,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1.5个百分点。生产性服务业支撑制造业成效明显,2021年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55%,2018、2019年,苏州市连续两年获得省政府通报表扬,入选全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成效明显的地方”。 

  行业结构持续优化。2012—2021年间,现代服务业驶入发展快车道,苏州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等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速均在10.0%以上,高于GDP3.0个百分点以上,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提升了1.5、1.1和2.4个百分点。与2012年相比,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2倍、1.9倍,保费收入增长2.3倍,规模以上服务业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行业的营业收入增长1.5倍以上。2021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分别实现利润总额141.6亿元和税金23.9亿元,在规上服务业十大行业中占比均为最高。 

  创新驱动提速前行。科创经济保持领先,苏州科技创新综合实力连续12年居全省首位。获批全省首批科技服务示范区、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示范基地。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成功获批,苏州成为唯一一个拥有两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地级市。2021年末,苏州省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140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919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93家。苏州成功创建中国软件特色名城,获批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首批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落户全国地级市首个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 

  两业融合成效明显。智能制造全面推进,全市累计入选国家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15个,建成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35个,国家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中有12家落户苏州。2021年末全市拥有省级智能工厂13家,示范智能车间576个。全球“灯塔工厂”累计达5家,占全国的七分之一。工业设计快速发展,截至2022年,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9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示范园区)117家,总量位居全省首位。 

  空间布局彰显特色。“1450”城乡网络空间功能逐步完善。中心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迅速提升,工业园区江苏自贸区苏州片区、高新区西部太湖科学城、吴江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示范区启动区、相城区高铁新城建设等现代服务业区域提速发展。副中心城市服务业水平加速提升,昆山获批全国金融改革试验区,张家港建成十大超百亿专业市场集群,苏州港(太仓港区)入选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常熟制造业服务化提速。中心镇服务业快速崛起,生活性服务业和具有名镇特色的服务业成效明显。农村服务业不断夯实,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加速发展。 

  改革开放纵深推进。自贸区苏州片区影响力不断扩大,累计形成全国全省首创及领先的制度创新成果130余项,其中6项、25项分别在全国、全省复制推广。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扩大至昆山全市,昆山获批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中日(苏州)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获批,中德(太仓)智能制造合作创新园入选国家试点示范项目,江苏(苏州)国际铁路物流中心口岸建设稳步推进。小微企业数字征信实验区、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央行数字货币等重大金融试点和改革政策叠加联动。 

  政策环境日臻完善 

  率先制定生产性服务业系列政策,形成政策整体合力。从面上推进来看,2019年4月,苏州市出台《关于优化提升生产性服务业的实施意见》(苏府办〔2019〕72号),提出九大重点发展领域,全市十个板块制定了符合自身产业特点的生产性服务业三年行动方案。从点上突破来看,2020年5月,出台了《关于苏州市加快培育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的若干意见》(苏府规字〔2020〕5号),目标通过3年培育60家左右苏州自主品牌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从聚焦落实来看,2020年7月,出台了《关于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创新发展的两项重点政策和十项重点举措》(苏府〔2020〕85号),将企业所得税优惠和人才奖励的范围延伸覆盖到生产性服务业九大重点领域。从绩效激励来看, 2020年6月,制定了《苏州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综合评价办法(暂行)》(苏服务组办〔2020〕15号),将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速指标纳入全市高质量考核体系,激励各地提升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制定平台经济政策,培育新业态新模式。2016年10月,苏州市出台《关于打造产业新平台引领经济新发展的实施意见》(苏府〔2016〕158号)和《苏州市平台重点企业和特色基地认定和管理暂行办法》(苏府办〔2016〕238号),为平台经济的集聚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氛围。2016-2019年,平台企业总体规模快速增长,全市共有255家入库平台企业,共实现营收(撮合交易)超2700亿元。 

  制定总部经济政策,发展高端服务业。2016年6月,苏州市出台《关于推进总部经济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 (苏府规字〔2016〕1 号)《苏州市总部企业认定和管理办法》(苏府规字〔2016〕2号)。为了适应苏州总部经济发展的需要,2022年3月,对原来的总部政策进行了修订,出台了《苏州市支持总部企业发展实施办法》(苏府规字〔2022〕1号)。截至2021年年底,苏州总部企业共有179家,全市总部企业资产总计达22203.9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5346.5亿元,近五年分别平均增长率20.3%和22.2%。 

  制定楼宇经济政策,打造垂直开发区。抓紧制定《关于促进苏州楼宇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聚焦提高楼宇经济功能品质和产出效益,融入创新经济、总部经济和税源经济,紧紧围绕楼宇品质开发、楼宇运营提升、楼宇产业招引、专业特色楼宇打造、存量楼宇改造、亿元楼宇培育等重点环节,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重点招引国际、国内知名楼宇运营主体在苏落户,不断提升楼宇专业化运营水平,做大营收规模和产出规模,创建一批亿元以上优秀楼宇。 

  制定新兴服务业政策,推动两业融合发展。2022年8月,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产业创新集群建设工作,进一步强化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支撑力度,苏州市出台了《关于推动苏州市新兴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苏州市推动新兴服务业高质量发展2025行动计划》《关于支持苏州市新兴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试行)》等三个文件,从数字赋能型、知识驱动型、消费导向型三大重点方向,谋划全市新兴服务业发展的战略举措,探索一条新兴服务业支撑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的新路径。 

  行业载体夯实发展基础 

  服务业龙头企业。省、市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突出苏州自主品牌,截至2021年,评选出苏州市级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56家,累计获评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25家,数量位居全省第二。2022年,获评第一批省级现代服务业高质量领军企业16家。境内外上市企业。“十三五”时期,全市拥有境内外上市公司181家,科创板企业20家,分别位列全国第五、第三。截至2021年,苏州拥有境内上市公司175家,是2012年的2.7倍。服务业创新示范企业。“十三五”期间,加快培育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围绕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品牌创新共认定服务业创新示范企业201家。平台示范企业。“十三五”期间,共获评省互联网平台“百千万工程”重点企业23家,累计认定市级平台示范企业47家。 

  服务业集聚载体。市级集聚载体。全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共96家,入驻企业超8万家。省级集聚载体。截至2021年,全市累计获评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21家,数量位居全省第一。2022年,新增第一批省级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集聚示范区3家。国家级载体。苏州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成功入选首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名单,为江苏省唯一入选;苏州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成功入选2020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 

  试点创新释放改革活力 

  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苏州工业园区、昆山花桥国际商务城)、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省新一轮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常熟服装城、太仓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城区)等一批服务业试点示范全面推进。 

  近年来,苏州在省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试点工作中成绩突出,2021年、2022年共获评两业融合试点区域和企业62家,总数位居全省第一;张家港市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名单,为省内唯一的试点区域。苏州市2018年入选首批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获评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总数名列全国所有城市榜首。 

  数字经济蓬勃发展,苏州作为首批入选5G网络国家试点城市,获准创建省首个区块链产业发展集聚区。金融服务模式不断拓展,获批全国首个小微企业数字征信实验区、入选央行数字货币试点城市、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城市。车联网快速发展,获批首个省级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先导区、数字交通示范区。苏州城市出行服务与物流自动驾驶先导应用试点项目,成功入选全国第一批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成为江苏唯一试点项目。 

  展望未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苏州服务业发展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追求卓越,推进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高端发展,以人为本,推进生活性服务业多元化高品质发展,紧紧围绕数字赋能型服务业、知识驱动型服务业、消费导向型服务业三大重点方向,率先探索出一条新兴服务业支撑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的新路径,推动苏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勇攀新高峰,奋力谱写苏州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主办单位:江苏省现代服务业联合会
地址:南京市栖霞区天马路9号4幢 座机:025-83310170 手机:18951088227
版权所有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苏ICP备20023122号-1  南京网站建设